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工作报告
索 引 号:104/2016-00001
发文机关:
发布时间:2011-02-28
有效时间:
所属主题:
公开对象:
发文类型:
公开部门:
状 态: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365在线体育投注网门户网站 www.cddynt.com更新时间:2011-02-28作者:字体[ 大 中 小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21日在株洲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蔡周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凝心聚力 大干快上 2010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0年,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紧扣“一三二”工作思路,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全面打响“三大战役”,经济社会实现较好较快发展。全县完成GDP76.5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财政总收入5.63亿元,增长27.3%,一般预算收入3.86亿元,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4.13亿元,增长56.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6亿元,增长16.8%。再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
1、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工业经济增势较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6家,达到12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1.03亿元,增长26.5%,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67%,同比增加39.7个百分点。园区攻坚效果比较明显。出台了《关于加快渌口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园区新开工项目11个,在建项目达到24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2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9.97亿元,园区产业特色初步显现,机械制造企业已达23家,占总产能的80%。南洲新区实现产业破题,签约引进7家企业,其中三联重工、达嘉包装、丰达电气、凯邦生物科技已开工建设。时代绝缘产值过5亿元,华新水泥、创林合金、航电枢纽、时代散热等企业产值实现过亿,“5115”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建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等级以上建安企业达18家,完成建安产值22亿元,增长10%。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大力推进“三大两基地”建设,粮食总产量达33.05万吨,连续五年增产增收,出栏生猪76.42万头,蔬菜总产量达23.58万吨,油茶林面积达到36万亩,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来势看好。实施“水韵渌湘”旅游发展战略,成功举办“水韵渌湘·和容天下——走进千年圣地空灵岸”等系列活动;松西子白鹤小学分校和社区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建成,千亩蔬菜基地、休闲农庄等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堂市土城、丽水港湾、金洲岛等旅游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年内共接待游客7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8亿元。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呈现两旺,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4亿元,增长93.2%,商品房销售面积达40.96万平方米,增长28.66%。引进哈尔滨银行在县内设立株洲市首家村镇银行,全县九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08亿元,增长22.87%,各项贷款余额21.35亿元,增长41.45%。
2、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城镇提质成效较为明显。完成县城路网、湘渌江风光带景观等规划编制工作和8平方公里的东湖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五大板块的坐标体系与株洲市区坐标实现对接,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数据库,县城控规面积达40平方公里。启动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完成县城主干道、广场的绿化,县城污水处理厂排渍机站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伏波大道、津口路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实现供气。和城国际二期、碧鸿佳园二期、盛金城、凯裕名城、上景领秀时代等高档住宅小区建设稳步实施。惠天然城市公园34亩“两型”社会生态样板区顺利建成,一期320亩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体育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全面实施并启动了绿色认证工作。东湖生态区等项目正在加紧进行。交通建设取得突破。网朱公路、太长公路建设改造完工通车,芷渌等干线公路全面推进,总投资2.4亿元、连接8个乡镇、贯穿县域南北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省道S211改扩建工程启动并全力推进,全县大通道路网格局基本成形。项目融资渠道得到拓展。加强城建投、园区产业公司、国资投和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了融资渠道。县农发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实现政府平台融资新增1亿元,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3、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进一步发挥项目对于推进经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全县共确定了173个建设项目,总投资38.65亿元。在建项目108个,已投资19.38亿元。建成投产项目65个,完成投资19.27亿元。全年新引进项目134个,合同引资87.19亿元,到位17.46亿元,分别增长43%、26%。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风电开发项目,总投资20亿元。湾塘工业园的水、电、路、气等设施基本完善,南洲新区南洲、和谐、渌湘三条主干道完成设计和土地报批。总投资1.9亿元、全长9.6公里的湘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顺利开工。株南500千伏变电站一期工程送电运行,渌南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铺开,桐山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前期工作。
4、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不断增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用于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新增就业242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35人。继续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新增参保8314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9.43万人,参保率89.41%,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08%,发放补偿款4672.9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门诊费用平均下降23.98%,住院费用平均下降26.51%。完成灾后重建房屋917栋,发放补助资金732万元。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发放城镇低保金1697万元、农村低保金1212万元。解决10422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渔民解困工作全面完成,11户无房户、18户危房户得到妥善安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放退耕还林资金4082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200余万元。7个乡镇文化站、105家农家书屋、23所合格学校、1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8个计生服务站(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廉租房276套、14084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220万元、1840户。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得到全省通报表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完成了县城1万多用户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水平。加强湘渌江河道砂石码头治理,规范境内湘江采砂秩序。为民办实事荣膺全省“三连冠”。
5、政务管理不断加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健全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株洲县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工作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专项欠款清查追缴行动,清收欠款1047万元。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查处“小金库”3个。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全年报批项目用地和储备用地5398亩,批回建设用地3144亩。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全年接待上访群众581批1708人次,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912件次。继续推进一般干部交流,共交流干部42名。
2010年的工作,是株洲县“十一五”跨越发展的一个剪影。回头看五年,艰辛历历在目,我们成功抗击了冰雪等自然灾害,抵制住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加速增长,经济总量裂变式扩张,运行质态突破性优化,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排名由2005年的46名跃升到29名。全县GDP由2005年的33.43亿元增加到76.5亿元,增长1.29倍,年均增长13.3%,比“十五”时期提高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0.5:38:31.5调整为25.1:46.9:28,二产业提高了8.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1.77亿元增加到5.63亿元,增长2.18倍,年均增长26.1%。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56.08%提高到63.6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3.2倍,年均增长42.2%。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从2005年的47家增加到12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4亿元增加到21.03亿元,年均增长54.3%。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从“十五”期末的11.9%上升到16%。规模工业实现利税由2005年的2620万元增加到3.47亿元。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等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5家。渌口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入园企业达51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8.7%,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功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4.2亿元。优质稻、蔬菜、休闲农业和时鲜瓜果成为四大农业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3家。三产业日益繁荣,五年年均增速超过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12.4亿元增加到25.36亿元,增长1.05倍,年均增长15.4%。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均发展迅速。
这五年,是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的五年。加快“北融南拓、西连东扩”城建步伐,完成漉浦东路、梅苑路、桑园路等道路改造,完成新汽车站、漉浦广场等项目建设,对县城主干道进行沥青路面改造,稳步推进南洲新区建设,城市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快交通建设步伐,株洲航电枢纽、武广客运专线株洲县段、渌水大桥及河东联络线等重大基础工程相继建成。修建农村公路1291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三通”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实施湘渌江防洪大堤整修工程,全面提高大堤防洪能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投入2.9亿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解决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11167口,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广播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络实现全覆盖。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抢抓“两型”社会建设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科学编制“两型”社会规划,274.76平方公里土地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占全市的19.46%。松西子社区、惠天然城市公园等“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取得明显进展。成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土地流转15.2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实现林地流转2.6万亩。集中解决了1165名乡镇站所和机关相关人员养老保险问题。全面完成14家工商企业改制,1236名职工实现身份置换。医药、卫生、财税、广电、林业等领域的改革初见成效。开展了服务企业“暖冬行动”、政银企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单位GDP能耗较“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
这五年,是民生民利不断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的五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014元增加到15779元,年均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008元增加到7650元,年均增长13.8%。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00元,达到市区同等水平。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全县,救助家庭贫困学生36916人次。新建廉租房767套、39706平方米,建设农村安居房2687栋。成立株洲县慈善会,资助2400余人次,发放慈善款530余万元。计划生育工作连续20年创省优。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国防、民兵预备役、对台、宗教、移民、供销、编制、人防、农机、档案史志、机关事务管理、烟草、移动、电信、石油、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海事、邮政、住房公积金、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新华书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五年来,株洲县先后获得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县”、“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合格县”、“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先进县”、“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这五年,是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的五年。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553件,政协委员提案628件,办结率、见面率均为100%,满意率99%以上。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开通株洲县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县政府门户网站。加强政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行“一站式”服务。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实现连续25年无信访积案。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水平。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廉政建设也取得新成效。
回首“十一五”,全县“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生动实践,开启了顺应时势的发展之路,积蓄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财富。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对在宏观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加快发展、跻身“十快县”,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动摇,紧扣“一三二”工作思路,加强“三大两基地”建设,稳步推进“5115”工程,持之以恒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始终坚持无城不强、园城共建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做活城市经营文章,致力实现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土地经营三者的良性互动,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始终坚持狠抓项目、倾力招商的工作策略不动摇,加快引资争项,想方设法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不动摇,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发展的成果更加惠及全民。
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力量,凝聚了全县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县部队官兵和全县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株洲县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尤需重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实力有待提高,经济总量偏小,财源基础不稳,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三是受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咬定目标 再创辉煌 全力谱写“十二五”发展新篇章
回眸“十一五”,我们风雨兼程,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展望“十二五”,打开了一幅生机盎然、和谐美好的时代画卷,我们信心百倍。“十二五”时期,是株洲县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未来五年或一段时期内,世情、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金融危机后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各地正在精心谋划未来的发展战略,积极抢占新的制高点。尤其是当前湖南全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势头强劲,株洲“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激情高涨,这些更为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区划调整后,全县保留了14个乡镇、268个村(居)委会、3189个村民小组,34.1万人,1053平方公里,区划面积、人口总数、经济总量明显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此,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可能将集中交织,株洲县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对我们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越是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没有勇气;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压力丢掉斗志;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挑战缺乏合力。面对区划调整,我们要视危机为转机,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提振信心,团结一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只增不减、财政收入只升不降、居民收入只多不少。这几年,我们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即使区划调整,我们仍有一批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去年完成的总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2%,正从建设期进入到成长期、效益期、扩张期。渌口经济开发区承载了50%左右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全县工业总量主要还集中在园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来势看好,发展潜力很大,工业经济将倍数增长。特别是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省、市领导都明确提出要对我们给予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最大的政治保障。瓶颈制约处处都有,冲不破是困难,破解了就是机遇。只要我们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积极主动地干,满怀豪情地干,聚精会神地干,团结一心地干,就一定能从区划调整的“困境”中突出重围,就一定能够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一定能够谱写“十二五”发展辉煌篇章。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县的目标,以转方式、促发展、保民生为主线,全面推进新型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着力增大总量、调优结构、提升品质,稳步实施“一园两带三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工业主导、生态宜居、开放创新、幸福和谐的渌湘,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县和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基地;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个翻番,各项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纵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一园两带三区”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四个渌湘”,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新跨越。“一园两带三区”:“一园”是以完善设施、建设项目、壮大产业为重点,打造富有承载力、带动力、贡献力的南洲工业园。“两带”是指以工业园为龙头,以渌口、仙井、南阳桥、洲坪、淦田、太湖、砖桥、朱亭、龙凤为节点的S211工业经济带;以湘江沿线的古城古镇、水域岛屿、红色景区为依托,贯穿朱亭、王十万、堂市、淦田、平山、洲坪、南阳桥、渌口的湘江旅游观光带。“三区”是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南洲新区、东湖生态区、惠天然城市公园的城镇经济核心区;以堂市、古岳峰、王十万为重点的休闲体验农业区;以淦田、平山、砖桥、太湖、朱亭、龙潭、龙凤为主体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一)突出结构优化,建设工业主导渌湘
坚持以调优经济结构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工业,努力壮大工业总量,不断提升工业效益,建设工业主导渌湘。
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实施“5115”工程,促推产业集聚化、集聚规模化、规模园区化、园区科学化发展,到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以重点项目和核心企业为抓手,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配套、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支持时代绝缘、光明重机、华新水泥、三联重工、创林合金、振湘实业、鸿远阀门、金世纪等企业优化升级发展;提升建筑安装、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传统产业,组建建筑集团公司,促进湘渌米业、鑫多香等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千方百计争取龙门核电立项,建设以龙门核电、朱亭风电、株航水电为主导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实施“亿元企业工程”,“十二五”期末,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个、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个。加快南洲工业园建设,力争到2015年渌口经济开发区企业达到100家、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技工贸收入突破100亿元。规划发展好S211工业经济带,健全完善融资、技术、土地、资金、信息服务等配套支撑政策,破解园区、乡镇和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建设各具特色、初具规模的工业小区。
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三大两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实现我县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建立优质稻、蔬菜、时鲜瓜果、油茶、有机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10个以上,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大户2000户以上。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积极引导、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
推进第三产业特色化。打造“水韵渌湘”品牌,加快湘渌江风光带建设,发展湘渌江观光旅游;加快推进堂市土城度假旅游、挽洲岛生态旅游等基地建设,发展松西子社区等农业休闲旅游;改造提升伏波公园,发展红色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株洲县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以南洲新区和行政中心所在地为中心,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兴建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央商贸中心。加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服务业品牌。
(二)突出城镇带动,建设生态宜居渌湘
加快城镇提质扩容,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能力,致力打造城乡一体、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社会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渌湘。
加快新型城镇化。突出抓好五大板块建设,即4平方公里老城区“质朴古蕴”板块,3平方公里湾塘工业区“融城前沿”板块,10平方公里伏波生态区“城市公园”板块,8平方公里东湖生态区“水月渌湾”板块,15平方公里南洲新区“活力新城”板块,让县城更好地融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实现县城由株洲市的“次中心”向城市中心板块转变,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城镇化率在40%以上。按照株洲市“一江八镇”建设要求,加快湘江沿线的朱亭、淦田、洲坪、王十万、堂市等乡镇发展,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中心镇。
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形成“全面覆盖、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完成芷渌公路、省道S211、省道S313等干线公路建设改造任务,规划新建6条干线公路,形成全县“六纵五横”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要向盲区延伸,力争“十二五”期间我县行政村100%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充分利用百里湘江水运资源,加快构建“两港区四码头二航道”的水运格局,不断完善“三站一货场”的站场建设。加快电力能源建设,继续抓好株南500千伏、渌南220千伏、桐山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新建湾塘、南洲110千伏变电站和太湖、古岳峰、砖桥35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强城市防洪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渌口县城和南洲新区堤防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基本完成全县病险水库除险保安任务,基本建成排灌自如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加强以森林生态、水质水体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现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明显下降”。加快城边、路边、水边等“三边”造林绿化工程进程,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规划永久性绿色地域,建设生态走廊。全面控制湘江株洲县段以及渌江流域的污染物排放。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提高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三)突出深化改革,建设开放创新渌湘
全面落实“五个敢于”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建设开放创新渌湘。
推动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争取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强化工业技术创新,支持工业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促进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升级。积极发展风电、环保建材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立健全湘江流域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湘江资源利用秩序,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抓好各项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树立现代融资理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城建投、园区产业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步伐,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服务便民的教育卫生文化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积极探索户籍管理、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措施。
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积极借助长株潭城市群的品牌优势和协同效应,加快融城对接步伐,提高县域竞争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的联系与合作,重点引进装备制造业配套、旅游、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积极参与区域分工,提高经济外向度。深化与中部城市之间的经贸联系,构建合作平台,吸引资金、产业、技术和人才向县内转移。
(四)突出民生优先,建设幸福和谐渌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富民惠民成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和谐渌湘。
坚持创业富民。优化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城镇、社区创业指导中心,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岗位开发,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创业型城市,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实施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平等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
坚持服务利民。完善县、乡、村文化设施体系,加强以农家书屋和农村体育场地为基础的文体阵地建设。加速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争取2015年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速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县农村居民。
坚持保障安民。大力实施增收计划,坚持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让城乡居民收入年年都有提高。健全完善失地农民、低保户、五保户等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体制,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机制。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到“十二五”期末,教育布局基本优化,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建成教育强县。抓好乡镇敬老院建设,确保到2015年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健全特困救助、法律援助、失学资助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标准,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健全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基本消除农村土坯房。
奋发有为 跨越争先 致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五年看头年,首战最关键。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的喜庆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县目标,坚持“一三二”工作思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全面推进“三新两型”建设,深入持久打好园区攻坚、城镇提质、旅游升温“三大战役”,认真落实产业转型、城乡统筹、文化提升、民生优先“四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县委提出的“转方式、促两型”基本要求,继续打好“三大战役”,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十大民生项目。
十大产业项目:三联重工、光明重机、朱亭风电、堂市建材小区、龙门核电前期工作、松西子社区产业化、蔬菜基地、蕨类等农产品加工、土城旅游休闲、伏波红色景区。
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南洲新区主干道、渌南220千伏变电站、行政中心、湘江渌口大桥、S211扩改、芷渌公路扩改、湘渌江风光带和城市防洪工程、津口路改造、自来水扩容、垃圾处理场。
十大民生项目:创建创业型城市、城乡居民保障全覆盖工程、城乡保障性住房、社会养老福利中心、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合格学校、医疗体制改革、中心医院、饮水安全工程、农贸市场示范工程、平安县建设。
全年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从根本上做大经济总量的战略之举。着力推进园区建设。举全县之力开展园区建设大会战,科学合理配置南洲新区工业用地和城市综合用地,以城建园、以园拓业、以业兴城,把园区建成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启动建设南洲新区自来水厂,加快管道燃气事业发展,基本建成地税办税大厅、法院审判大楼和“三院合一”(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做好行政中心建设和预备役、武警中队、“三所合一”(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聚集南洲新区的人气。围绕装备制造业配套、电子信息和服饰珠宝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确保南洲新区引进8家以上企业,产业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继续推进“5115”工程,支持光明重机、时代绝缘、航电枢纽、华新水泥、天剂草堂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主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依托“水韵渌湘”品牌,加速推进金洲岛、堂市土城、洲坪昭陵、朱亭古镇、王十万挽洲等湘江沿线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湘江生态旅游经济带。启动渌江风光带建设,继续抓好东湖生态区项目,做好松西子社区等精品农业休闲项目。积极培育商贸流通等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保险、租赁、典当、担保等行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推进“三大两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朱亭、仙井、洲坪、太湖等乡镇的中高档优质高产水稻订单生产基地建设,壮大淦田、平山等乡镇的生猪养殖业,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洲坪高产油料示范基地,新造油茶林5000亩,垦复油茶林6000亩,推进油料生产大县建设。抓好南阳桥、洲坪集中连片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展优质稻米、蔬菜、生猪、特色野菜等农产品外销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二)强化城乡互动,加快统筹发展步伐。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加快融城对接。统一县城规划控制,重点抓好“一总规五详规”规划编制,树立“两型”理念,做好“两型”文章,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一县城建设,重点要加快惠天然城市公园各项基础建设,与市区实现对接,继续抓好垃圾处理场项目,完善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加快伏波大道、津口路改造,打通南洲新区三条主干道。统一县城管理,加大县城建设管理力度,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加大土地报批和土地储备力度,做大做强土地文章。统一县城产业布局,将南洲新区、东湖生态区、伏波生态区产业规划与县城特色、县城定位和县城规划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路子。启动朱亭、淦田等建制镇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修编,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管理,优化小城镇土地收益分配方式,激发全社会小城镇建设活力。改善农村面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推进资金继续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通讯等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利改造、林业拓展、土地整理、农综开发”四大工程,完成水利工程4000处,完成造林1.7万亩,整理农田9700亩、新增高标准农田300亩,改造中低产田1.37万亩。继续实施改厕、改水、改栏工程,建成沼气池1800口。繁荣城乡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做好扩大消费工作。启动黄金东路、新汽车站、南阳桥三处综合集贸市场建设,改造世纪商业市场、再就业市场,规范农村集贸市场管理,促进集市贸易繁荣。
(三)强化项目拉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优良的环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实现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力争全年实现招商引资18亿元以上。建立项目引导资金制度,对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项目予以扶持。加强项目的包装,策划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全力主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富民惠民项目。健全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手段,瞄准世界500强、国字号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园区特色招商和“飞地”招商,积极参加“粤洽周”、“沪洽周”等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集聚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对龙门核电、朱亭风电、星渌大道、王王线、中贺线、柱高线、城市防洪、农田水利设施等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展开攻势,力争落户一批过亿元项目。健全项目前期、项目评审、项目调度、项目管理实施等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大力推行重点项目“五个一”制度,即一个项目、一名指挥长、一套工作班子、一个政策、一支笔审批制度,一以贯之地强力推进。加快芷渌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力争省道S211改造工程完成过渡性路面,争取年内启动省道S313改造工程暨湘江渌口大桥开工建设。加快株南500千伏变电站二期工程、桐山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启动渌南220千伏、湾塘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实现天然气进驻南洲工业园,不断扩大天然气入户覆盖面。
(四)强化改革推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坚持以改革增创优势,以开放激发活力,加快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由城建投、园区产业公司为主体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操作、封闭运行、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的多元投资格局,切实加快城市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争创金融生态模范县。支持创建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加大财政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和奖励,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额度。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工薪制度改革,实行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按“按编进人、凡进必考”的原则招录人员,后勤工作人员逐步实行聘用制,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积极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财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五)强化政策带动,加快民生改善步伐。把改善民生摆在第一位置、作为第一责任,使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于民。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援助帮扶,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巩固新农保和新农合工作成果,助推各类人群参加社会保险。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抓好288套廉租房、100套公共租赁住房、1.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推进非公组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好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力争年内实现乡乡有中心幼儿园。建好9个乡镇文化站和107家农家书屋,力争三年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加快县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完成45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确保三年内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加强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示范区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发挥“三调联动”作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以“保持平安县、争夺长安杯”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把“平安渌湘”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健全应急指挥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国防教育和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建设“双拥”模范县。
砥砺前行 负重加压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推进株洲县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历史重任。
坚持科学施政,建设学习型政府。转型时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发展形势一日千里。用昨天的经验难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以今天的知识更不能应对明天的挑战。将学习作为永恒的追求,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从先进理论中找动力,从先进地区中找差距,从先进典型中找经验,激发干大想远的志气、奋起直追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切实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力求在“三新两型”、“一园两带三区”、“三大两基地”、“三大战役”、城乡统筹、项目策划、富民增收等方面多出办法、多出成果;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对“十二五”作出的战略性部署,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十二五”规划,走出一条具有渌湘特色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大力推动决策制度科学化,加强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公开决策的制度建设,确保行政决策不偏颇。不断完善县政府日常工作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制度和绩效评估问责制度,确保行政执行不走样。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的层级监督,畅通民意监督渠道,确保各种监督不缺位。继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克服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避免工作中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
坚持为民执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节奏。加强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将其打造成人民群众了解政务信息、反映诉求的有效平台。加强“县长信箱”建设,构建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强化政府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县信访局等单位推行错时工作制,延长一小时工作时间,方便群众办事,打造民生渌湘品牌。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抓源治本,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认准的事、部署的工作,以“火车头”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推土机”的魄力促进落实,以“马拉松”的毅力推动落实,勇往直前,一抓到底,以严明有力的制度推进廉洁型政府创建工作,努力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中共株洲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工业主导、生态宜居、开放创新、幸福和谐的新渌湘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一三二”工作思路:县委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一三二”工作思路,即:突出一个目标(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把握三个定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前沿阵地、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株洲市卫星城),推进两个调整 (调优产业结构,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调优财源结构,实现由财政弱县向财政强县转变)。
“5115”工程:指从2009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有色冶金、建筑安装5大产业,培育年产值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5个,其他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超过50亿元,实现工商税收10亿元。
“三大两基地”:指建设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料生产大县,立足株洲、面向长株潭的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和休闲娱乐基地。
“南洲工业园”:根据株政发〔2011〕3号文件精神,南洲工业园包括湾塘工业园和南洲新区产业园。
“三新两型”:“三新”指新型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型”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纵五横”:“六纵”(由西至东排序)指京港澳高速株洲县段、王王线(河西王家坪—株洲县朱亭)、省道S211株洲县段、星渌大道、长株攸快速道株洲县段、芷渌公路。“五横”(由北至南排序)指沪昆高速南移株洲县段、省道S313株洲县段、柱高线(湘潭柱塘铺经株洲县至醴陵高桥)、中贺线(湘潭中路铺经株洲县至醴陵贺家桥)、网朱公路。
“两港区四码头二航道”。“两港区”指堂市湖塘港区和渌口港区,“四码头”指朱亭客货码头、株洲华新水泥码头、渌口集装箱码头、渌口散杂货码头,“二航道”指湘江航道疏浚、渌水航道疏浚。
“三站一货场”:渌口新汽车站、渌口长途客运站、淦田客运站、渌口汽车货运中转场。
“一总规五详规”:指渌口县城总规修编,南洲新区控制性详规、湾塘工业园控制性详规、东湖生态区控制性详规、惠天然城市公园控制性详规和湘渌江沿江风光带修建性详规。
“五个敢于”:敢于负债搞建设,敢于让利促开放,敢于放权活体制,敢于创新谋发展,敢于大胆用干部。